ITPCAS OpenIR  > 图书馆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及意义
李仕远
Subtype硕士
Thesis Advisor方小敏
2010-07
Degree Grantor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Place of Conferral北京
Degree Name硕士研究生
Degree Discipline构造地质学
Keyword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 生长断层 生长地层 构造演化 沉积相 青藏高原隆升
Call NumberS000031
Abstract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柴达木盆地,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远程效应的约束,新生代构造活动十分强烈,尤其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柴西地区),受东昆仑断裂系和阿尔金断裂系的“挟持”,盆内沉积巨厚的中-新生代沉积物,并保留大量构造-沉积样式,它们是盆地耦合过程的产物。通过对其时间和空间演化序列的研究,能很快地揭示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及青藏高原隆升历史。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对大量地震资料解释,对柴西地区的主控断裂类型及其活动时间重新进行了厘定,同时结合数条关键地质综合剖面的构造发育史研究及断层生长指数、地层缩短量等定量参数分析,获取了该区新生代构造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柴西地区在新时代期间存在两个较强的构造活动周期:分别为晚古新世路乐河组至早渐新世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期(54-31Ma)和早中新世下油砂山组沉积至今(22-0Ma),其中第二期构造活动更为强烈,这与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及青藏高原东北缘其他盆地中的地质记录相一致,共同印证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大背景下,青藏高原在空间上具有南、北同步,时间上具有阶段性隆升的特征。 本文首次对柴西地区生长地层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根据其发育方式和分布范围,将生长地层划分为盆缘掀斜生长地层和盆内冲断生长地层两种类型,通过地震剖面识别,揭示两类生长地层均为下干柴沟组上段之后(~38Ma)才显著出现,明显滞后于断层活动时间;通过对生长地层进行定量探讨,反映其生长过程也具有阶段性特征。同时,本文还对盆地沉积相平面展布过程进行了概述,并结合构造-沉积综合演化剖面分析,揭示出柴西地区在新生代构造活动控制下,沉积体系的演变同样具有阶段性规律:路乐河组至上干柴沟组沉积期间(54-22Ma)为湖盆形成、兴盛期;下油砂山组沉积以来(22-0Ma),为湖盆衰退、瓦解期,而湖相沉积体系及盆地沉积中心的变迁又直接决定了柴西地区古近纪两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因而对该区的油气勘探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Department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
Subject Area地质学
MOST Discipline Catalogue理学::地质学
Pages81 页
URL查看原文
Language中文
Document Type学位论文
Identifierhttp://ir.itpcas.ac.cn/handle/131C11/1319
Collection图书馆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李仕远.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及意义[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Related Services
Recommend this item
Bookmark
Usage statistics
Export to Endnote
Google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Google Scholar
[李仕远]'s Articles
Baidu academic
Similar articles in Baidu academic
[李仕远]'s Articles
Bing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Bing Scholar
[李仕远]'s Articles
Terms of Use
No data!
Social Bookmark/Share
All comments (0)
No comment.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