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摆浪河小冰期和末次冰盛期冰量变化探讨 | |
吴家章 | |
Subtype | 硕士 |
Thesis Advisor | 易朝路 |
2012-05 | |
Degree Grantor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Place of Conferral | 北京 |
Degree Name | 硕士研究生 |
Degree Discipline | 自然地理学 |
Keyword | 冰碛地貌 小冰期 末次冰盛期 冰量变化 |
Call Number | S000052 |
Abstract | 祁连山中段走廊南山的摆浪河流域第四纪冰川遗迹十分丰富。根据宇宙成因核素10Be测年,摆浪河上游14号和16号冰川“U”型谷内保存较好的两套冰碛物分别是末次冰盛期(LGM)和小冰期(LIA)的产物。本文采用差分GPS技术,经过野外测量获得了第一手冰碛地貌信息,利用地形图、高精度DEM数据结合MatLab方法,对摆浪河14号和16号冰川末次冰盛期和小冰期的冰储量变化进行了估算,以期为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冰川水资源的变化提供背景资料。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从空间上来说,16号冰川小冰期时冰川的面积和体积的退缩幅度及其变化率都大于14号冰川。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16号冰川比14号冰川谷的局地坡度较大和表碛较多引起的;摆浪河14号和16号冰川小冰期至现代冰储量变化率大于他人在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流域所做结果,气候差异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2、从时间序列上来说,末次冰盛期以来,摆浪河14号和16号冰川处于不断退缩阶段。其中末次冰盛期到现代冰储量减少0.38km3,小冰期到现代14号和16号冰储量分别减少0.016km3和0.047km3;从小冰期到现代,冰川面积和冰储量的变化率要大于从末次冰盛期到现代的面积和冰储量的变化率;小冰期和末次冰盛期时温度的降低对冰川积累量增加的作用大于降水减少对冰川积累量减少的作用 |
Department | 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Subject Area | 自然地理学 |
MOST Discipline Catalogue | 理学::地理学 |
Pages | 48 页 |
URL | 查看原文 |
Language | 中文 |
Document Type | 学位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itpcas.ac.cn/handle/131C11/1911 |
Collection | 图书馆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吴家章. 祁连山摆浪河小冰期和末次冰盛期冰量变化探讨[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
Files in This Item: |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