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CAS OpenIR  > 图书馆
帕米尔及邻边地区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
封彪
Subtype硕士
Thesis Advisor裴顺平
2012-07
Degree Grantor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Place of Conferral北京
Degree Name硕士研究生
Degree Discipline固体地球物理学
Keyword帕米尔 上地幔 速度结构 各向异性
Call NumberS000066
Abstract

帕米尔构造结作为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奇点地区,是揭示青藏高原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关键地区之一。本文采用成像技术反演得到了帕米尔及邻区上地幔P波速度横向变化和各向异性分布。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获得Pn平均速度为8.25km/s,速度变化范围为-0.32km/h(3.8)+0.29km/h3.5%)的上地幔顶部速度横向变化图像。反演得到的Pn速度横向分布整体上和地质构造吻合较好,在地质构造活动强烈的地方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喜马拉雅造山带,兴都库什山脉等地区存在明显的Pn速度负异常,而在地质构造稳定的地块如塔里木盆地、塔杰克盆地、印度板块等地区Pn速度异常为正。通过对比高速的印度板块前缘与两板块在地面上的交界线的相对位置,认为在上地幔顶部印度板块已俯冲到青藏高原内部大约200km的地方。2.各向异性结果显示相对于地质构造稳定的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和塔杰克盆地,碰撞带及其两侧具有更强的各向异性。在碰撞带下Pn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平行于碰撞带,且垂直于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而在碰撞带两侧则相反,Pn快波方向基本垂直于碰撞带且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这种结果是由具有各向异性的橄榄石晶体排列的优势方向决定的,在碰撞带内部的应力场为纯剪切变形,此时橄榄石晶体倾向于沿最大拉伸方向即平行于碰撞带排列,而在碰撞带两侧,俯冲碰撞很容易造成地壳和上地幔间的简单剪切形变,从而形成橄榄石晶体平行于最大主压力方向排列。3.将射线按震中距大小分为2˚-9˚9˚-15˚两个区间分别进行反演,考察上地幔顶部相对浅部与深部的变化时发现,随深度的增加,地幔速度略显增加外,高速的塔里木盆地和塔杰克盆地已连在一起,而高速的印度板块俯冲进青藏高原的距离亦有增加。4.提出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帕米尔碰撞区的构造变形和物质运动的模型。各向异性所揭示的变形模式和地表的GPS,以及上地壳的应力场具有一致性,说明帕米尔地区深部和浅部具有相同的变形特征。

Department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
Subject Area固体地球物理学
MOST Discipline Catalogue理学::地球物理学
Pages53 页
URL查看原文
Language中文
Document Type学位论文
Identifierhttp://ir.itpcas.ac.cn/handle/131C11/1925
Collection图书馆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封彪. 帕米尔及邻边地区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Related Services
Recommend this item
Bookmark
Usage statistics
Export to Endnote
Google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Google Scholar
[封彪]'s Articles
Baidu academic
Similar articles in Baidu academic
[封彪]'s Articles
Bing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Bing Scholar
[封彪]'s Articles
Terms of Use
No data!
Social Bookmark/Share
All comments (0)
No comment.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